Menu

Izz aal well?

2015 年 10 月 16 日

我在复旦已经度过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我依旧几乎没有在微信或其他我更少出没的社交网络上更新我的消息。六周的时间里发生许多事,其中并不都是好事。有时很想在朋友圈中表达,但情绪过了又决定将它们留在心里。过去的两周我的 schedule 尤其拥挤,这周日程压力稍有减小。今日吃完早饭后略觉无事,便趁这体育课前的一个小时在此写些东西吧。

宿舍。我所居住的复旦大学南苑学生宿舍条件尤其差。虽然我因为之前没有住过宿所以还能够接受,但是看到朋友圈里大家贴出的宿舍图我真切感受到了这里的条件艰苦。我发现复旦的宿舍内部布局乃至家具样式几乎和华侨大学的一模一样,不过似乎干净整洁程度还有些差……例如我的书桌墙上有着各种贴纸撕下留下的胶渍。宿舍没有阳台,唯一的窗外有可以伸缩的铁晾衣架,晾衣的地方还算安全,一个半月来曾有一件 T 恤衫被吹到楼下,好在宿管阿姨发现并拣回。不过关于晾衣还是有一件很严重的事情需要吐槽……有两次收完衣服是从衣服里抖出了两只体型庞大的昆虫,第一次看到时真有把我惊到,希望以后不要再有这样的事了吧。

舍友。我的两位舍友一位来自贵阳,一位来自昆明,他们都是很友善的人。我对于能和他们分到一个宿舍感到十分幸运,因为性格的相仿使得彼此交流理解起来并没有太大的障碍,我们也都没有奇怪的普通话口音。因为大一时大部分课程还由专业统一推荐安排,所以我们大部分的课都还在一起上,几乎每天也都一起吃早饭。宿舍里并没有浓重的 LOL 气氛,实际上只有来自昆明的舍友会玩 LOL,但他也算不上狂热,至少不会熬夜游戏。来自贵阳的舍友在 MacBook Pro 上装上了 Windows 10 从而顺利玩上了仙剑。而我的电脑里只有着许久没有打开的 Minecraft。对于我来说玩电脑就是 browsing,gaming 实在离我太遥远了。舍友们并不喜欢出门浪,按照他们的说法他们国庆七天留在上海从没有出门玩过而只是在宿舍中做作业和打游戏。与他们相反,我希望我能走遍上海的博物馆和观看演出,然而没有时间。

饮食。复旦的食堂难吃。复旦邯郸校区主要有三个食堂:南区食堂、本部旦苑食堂和北区食堂。按照民间的从北到南口感递减的说法,我所在的南区是最不合人类口味的。尽管在我切身尝遍三家食堂后并没有发现有很大的差距,但复旦食堂难吃仍旧是对我来说不争的事实。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南区吃饭,南区食堂的素材极少,只有腐竹、豆腐、韭菜、菜花和偶尔会出没的西兰花,而前二者又是加了辣的,其中豆腐为甚,这对于整个高三都只吃素食的我没有比灾难更适合描述的词汇了。然而就算是仅仅点上白饭加上两样素菜,价格也会高达 7 元。复旦食堂的价格高到让人不敢相信有国家补贴。加上每天晚上回来时因为饥饿我常常去全家买个面包吃……我一天花在饮食上的钱要高达 30 元。太贵了。贵死了。

课堂。从一开始还会想占位置到如今时常踩点,在一个半月后我也算逐渐适应了复旦的课堂。或许是因为目前上的都是公选课的原因,我几乎没有在课堂上感受到任何学术气息。取而代之的是滥造到经常会使人走神的幻灯片,与五中相去甚远的色差极大的投影仪,仅有知识而缺少讨论的上课内容。关于课堂难度,目前最难的无疑是物理了。四爷的上课进度极快,已经比其他班级快了好多却不顾我们的抱怨声称自己进度太慢而任性地加快进度让这门课挑战性变得更加大了。不得不说我已经有好几节物理课好无头绪……希望能尽快改善吧。

社团及学生组织。在开学典礼上校领导就多次强调建议大一新生不要加入超过三个社团。然而我却在开学一个月内迅速加入了各个学生组织的宣传部,其中包括克卿书院自管会、公卫团学联、复旦大学学生会和九十九度杂志社。加入各个社团几乎都需要通过面试,但我总觉得更多是象征意义。一周内没有课的晚上几乎有一半的时间都有社团或组织会议,作为一个偶尔做海报设计并不设计管理的成员我实在认为开会对我没有多大意义,因此时间被浪费了不少。尽管大学的舞台更大,但我并不认为复旦的社团比(桂坛时期的)五中社团好。在这里的许多事情,在五中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因此也便能更加理智地面对,这也是五中自由风气之所在吧。

校园环境。复旦的猫很多,很多。它们会出现在宿舍门口,食堂的地板上,食堂的餐桌上,路灯下,栏杆上和各种能想到和不能想到的地方。至于复旦的建筑,实在算不上讨人喜欢。各个教学楼墙上的极为山寨的路边大排档上常见的书法字体对于我来说真的是视觉污染……当然这款字体也有许多人喜欢,所以到底好不好看还是因人而异。总体上说,复旦还是略显破旧了些。且不提大陆外的港大,相比于之前去过的北大,在格调上就已经差了一大截。

设计。作为一个对设计细节近乎偏执的人,我加上了这个并不用于通常评价一所大学的关键词。在来到复旦前,我认为坐落在上海的复旦的设计氛围只会比五中更好。前面这句话很明显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复旦的设计(海报、易拉宝、横幅、邮件设计)是令人失望的。几乎不留边距的排版,一句话内用多种字体,书法字体应用于大段文字,一张海报中使用超过三种字体……如此的漏洞几乎在每个设计上都能找到一二个。更加令人失望的是,几乎没有人对此提出意见。写到这里会想到 Steve Jobs 所说的「A lot of times, people don’t know what they want until you show it to them.」设计于复旦或许就是一种如此尴尬的境地。国庆时我为广播台制作校园广播新人大赛决赛的海报,在几天工作后给出成果却被广播台的学生书记批判了一番,最终他们没有和我说明便换上了另一位老台员做的海报,一张丑出下限的海报。书记们批判我「缺少设计感」、「框就像 Word 的产物」、「太 low」、「字不够张扬」,我尊重每一个人的审美,但如此的批判实在对我是无法接受的侮辱。最后那张海报在公众号上一起被推送出去,获得了超过 23000 的阅读量。那张海报各位可以在公众号 FDUradio 的历史信息中看到,关于这件事,他们开心就好。

当然,在复旦的生活大部分并不充斥着戾气,每天都有喜欢的人和事能让我抛开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在九十九度杂志社和合唱团的经历也让我快乐。在复旦读医的路还很长,我期待未来更好的生活。

发表评论

42 ÷ = 42

Copyright © 2025 Ryan Lau 保留所有权利。